与中国联通合作,打造了5G化纤“智慧工厂”标杆项目;发布纺织行业虚拟数字人“RONG”,为企业设计协同、功能展示和营销推广提供新解决方案;纺织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制造平台入选“2023十佳数字技术创新案例”……
多年来,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永荣股份”)坚定地瞄准智能化方向,成为纺织化纤行业迈向智能化的“排头兵”。
永荣股份是一家集化工、化纤及新材料于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,打通了“苯—己内酰胺—锦纶切片—锦纶”一体化产业链。永荣股份技术研发副总经理付重先介绍,永荣股份建成了高效智能化锦纶生产线,打造了智能制造平台,包括制造执行系统(MES)、资源计划管理系统(ERP)等,形成覆盖己内酰胺输入、切片生产、切片输送、纺丝、产品检测和包装、立体仓储、客户订单交付的全生产流程智能化。
永荣股份自主设计、应用自动化锦纶生产系统,由数据库智能管理系统统一管理调控。整套智能控制系统设置了自动落筒控制系统、在线检测控制系统、称重控制系统、自动激光打标系统、自动包装控制系统等。永荣股份还建立了数字化智能仓储系统,实现了最大化空间利用,产品出入库实现了全自动化、信息化。
尤其是近几年,永荣股份与中国联通合作,建设工业互联网,打造5G智慧工厂。其5G智慧工厂以5G网络互联为支撑,打造了5G+预测性维护、5G+设备协同、5G+工业数据采集、5G+AI(人工智能)视觉质检等5G应用场景,形成各厂区互联的5G混合专网,实现厂区内各生产要素的广泛连接,提高企业运行效率。
智能化使产品质量更高、更稳定,提升了产品优等率。在永荣股份最大的智能化车间,一天能生产8万个丝卷,平均优品率大于97%,而且,系统可以对所有产品完成大数据分析。
付重先介绍:“以额定筒重为例,此前靠人工每周抽检统计,时效慢且滞后,当抽查发现问题时,质量通常已不符合客户的要求。采用智能化后,100%在线智能分析,某条生产线的某个纺位可能会出现异常,可及时处理。这样一来,在提升产品优等率的同时,还提升了效益。智能化还减少了对产品的二次损伤,使产品综合质量更优。如果是普通作业,产品从下机到包装,工人平均会接触8次,但智能制造基本实现了工人零接触。”
智能化大量节约了用工。付重先介绍,以年产能20万吨规模核算,在传统的生产流程下,涵盖各环节的全部用工人数在1000人左右,而现在只需要300多人,智能化使用工人数减少了近60%。
智能化使集约化率大大提升。付重先介绍:“以我们的仓库为例,年产20万吨的规模原本需要约3万平方米的仓库,而建成智能化立体仓库后,仓库占地面积大大减小,同等建筑面积仓储量是普通仓库的14倍。现在,公司新项目每亩地的产值突破了2000万元,超过了不少高科技企业。”
智能化大幅降低了永荣股份的综合成本。付重先介绍:“以20万吨产能规模计算,我们的总能耗比同行低40%左右,其中,通过智能制造降低的能耗约为15%。单是原料包装成本每年就能节省近2000万元。总体来看,智能化使公司的综合效率大幅提升,核算到成本里,每吨产品的成本下降了约800元。”
接下来,永荣股份将综合应用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打造智慧工厂,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效益,打造高品质、低成本、柔性化的绿色智能制造企业,继续发挥头部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。
文章转载自《中国纺织报》